top of page
「反送中」專題III:
國際連結、警察暴力
這個稿組的問題意識大概是兩個。第一個是關於國際連結的。國際連結之於這個運動的重要性,在很早就被反覆的討論。最明顯的莫過於網民籌款,在世界各地大報紙登報宣傳運動。然而,這種國際連結背後對國際的想像是什麼呢?當中的張力又是什麼呢?譬如,我們在台灣場次的討論中,就發現台灣的某些民眾會因為看到反送中運動中的英國旗和美國旗而感到不安,因為台灣也有被殖民的歷史,他們對殖民主義的警惕會讓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支持香港的朋友。同理,在G20峰會時,香港民眾到日本及美國大使館要求G20各國向中國施壓,要求大國們關注香港的暴力 問題時,指向的似乎是要與G20各大國結盟,那日本反對G20的朋友們,或許就會感到躊躇不前——到底香港的民眾是朋友呢?還是敵人呢?
Stop the Wall: 陸生在2020
在新自由主義壟斷結構下,因為跨境流動的軌跡與壁壘,產生出越來越多的非公民。在各國內部,人權被收束和化約為公民權,公民與非公民的邊界對非公民執行著權利、政治、經濟與文化的排除。在COVID-19爆發後,台灣政府先禁止了陸生、港澳籍及無居留證的其他國籍境外生返台就學,後規定可入境的境外生一律得在防疫旅館進行檢疫;在後續邊境管制逐漸放鬆時,先是開放無居留權卻「有用」的商務旅客、外籍勞工等入境,後開放被認定為「中低風險」國家境外生返台,最後才是陸生。在整個境外生返台進程中,台灣社會的不同行動者──國家、政客、資本家和本國公民──對境外生的排拒,以不同方式顯現了新自由主義構造下對生產與再生產的調動,及對非公民的治理方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