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回歸」左翼:工學聯盟中的階級政治與共產主義想象
引言 我和我們 我站在山崗之上 遙視天外 群山青翠 紅日升起 我立於大河之岸 放眼水面 波濤滾滾 奔騰不息 我鶴行於人群之中 我沈默於郊野之外 我失去親情、愛情、友情 我失去一切 我失去所有 我將擁有親情、友情、愛情 我將擁有一切 擁有所有 不在今天 在不遠的將來 我不是我...
為示威中的「打砸搶」辯護
譯按: 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名為喬治·佛洛依德(George Floyd)的四十六歲男子,遭白人警察德里克·蕭文(Derek Michael Chauvin)以單膝跪壓窒息而死,警察暴力之下的亡魂又添一條!悲劇發生後,全美各地爆發示威與暴動潮,出現縱火、打砸搶與包圍警局...
愛著臺灣的「我們」:無法回「家」的非公民觀點
《文化研究》學刊編案: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發生後,在臺求學與工作的陸港澳學生和博士後研究員,以及過年回鄉省親的大陸配偶立即面臨,因為防疫特殊處置而無法返臺、或被迫滯留第三地的窘境。同時,也有在大陸工作的台商和台商因此無法返回工作崗位,甚至在兩岸對奕的緊張態勢中蒙受不必要的指摘...
陸生與準陸生的聲明:不要讓陸生消失,希望持續開放陸生赴台就學
編案: 這篇反對北京教育部「暫停陸生赴台就學」公告的聲明,是我們收到的來自一群在學陸生與準陸生的投書。聲明中不僅有對陸生在兩岸現狀的描繪,也有對北京教育部公告的認識和批判,以及對兩岸政權對於劃界和身分之部署的批判。這篇聲明顯然是以非政治性的方法書寫,卻有著對陸生身分的多重反...
江汀村:白霧黑瞳的夜晚
作者題記: 去年機緣巧合去過江汀村,當時香港反修例運動剛剛開始,還沉浸在「百萬加一」的興奮中。今天偶然看到「懷火」採訪Emily的訪談,勾起很久之前的記憶,好像又回到尖沙咀的街頭,或是躺在海軍基地門前的尖刺護欄,或是燒一鍋開水,在社運食堂喝着coffee milk。...
紀念Gureombi(䃓澰泌):濟州島反海軍基地運動之視覺筆記
江汀村位於濟州島的最南端海岸,從村子一直往海的方向走,就會看到Gureombi(구럼비)——他們口中的「生命之岩」。 作為「生命之岩」,Gureombi並不是一塊外貌獵奇的「神石」,它是一片沉穩而恬靜的巨大岩塊——遠看像是由無數平坦的岩塊所組成,但實際上是全長1.2公里的一...
分裂的天神/神仙打架——給香港的一封信
編案: 他們說他要寫一封給香港的信,或更準確地說,是要給「前線巴」寫一封信。 這信是關於攬炒、關於失落、關於絕望、關於不可能的出路,也是關於政治格局、經濟困境和一個「神仙打架」下各地被碾壓的情動與現實。有過街頭狂飆經驗的他們在寫這封信的時候,有比一般人更敏感與暴烈的筆觸,但...
矛盾大對決:美國左翼對談舉美國旗的反送中示威者
編案: 此文是〈美國為什麼會支持反送中運動?——美國朋友對港人揮動星條旗的想法〉的「兄弟篇」。樹葉君是一名來自美國的左翼朋友,曾經在反送中運動裡呼籲香港的示威者「敵人的敵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希望運動要警惕不要與美國右翼政治靠攏。上年年底,我們找來了C君與樹葉君對談。C君是...
島嶼的尊嚴與力量:濟州島與香港的抗爭對話
從反對濟州島海軍基地,到反思區域軍事化擴張
懷火:可否先談談你們從反對濟州島軍事基地的動力出發,是如何朝向反對南韓及區域的軍事化擴張呢?
Emily:我們已經有太多的軍事設施(軍事基地新建、擴建、武器製造等),搞軍減都來不及了。當南韓或任何國家在擴張軍事的時候,其他國家當然要
訪談黃彩鳳:反送中的「師奶化」——政治化在於日常生活,師奶日常就是運動現場
訪問日期|7月5日 訪問地點|觀塘 受訪者|黃彩鳳,觀塘師奶,家有兩位傷殘,可愛的兒子七歲,於五月底發起「全港九新界離島師奶反送中」聯署【註1】,至今共有逾六千人聯署,引起了廣大媒體甚至立法會議員的關注。目前與一班師奶管理同名面書專頁,持續以「師奶有嘢講」各區街站、送湯站、...
美國為什麼會支持反送中運動?——美國朋友對港人揮動星條旗的想法
編案: 這是一篇自美國的朋友樹葉君(Leaf)的簡潔勸告——敵人的敵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當香港示威者搖著美國旗的時候,或許正好也刺痛了本來的戰友。 香港反送中的幾大倫理:「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不分化不篤灰」、「不抺黑不割蓆」背後的是一種「齊上齊落,一個都不能少」的團結精神...
警察的起源(Origins of the Police)-下篇
編案: 在最近十年來各國(但特別是美國)的警民衝突越來越頻繁,很多人因此要求警察制改革。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警察暴力與濫權更成爲運動演進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之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對警方進行徹查也成爲運動的「五大訴求」之一。David...
警察的起源(Origins of the Police)-上篇
編案: 在最近十年來各國(但特別是美國)的警民衝突越來越頻繁,很多人因此要求警察制改革。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警察暴力與濫權更成爲運動演進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之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對警方進行徹查也成爲運動的「五大訴求」之一。David...
訪談潘毅:連結、獨立而不孤獨,為長遠的民主運動做好準備
訪談時間|8月25日 訪談地點|香港大學 受訪者|潘毅,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研究興趣中國農民工、階級、性別與社會主義歷史等。 編案: 此次的訪談基於潘毅在香港大學新生迎新營上的分享,這一迎新營由港大社會學系和政治學系兩個學生會合辦。...
訪談塩田潤:社會運動間的連結與距離
訪問地點|東京武蔵小金井站Café 訪問時間|7月31日 訪問者|K 受訪者|塩田潤,前SEALDs成員,現就讀神戶大學的博士課程 。 訪問者前言: 「其實香港的社運是怎樣分左右的?自決派本土派又是什麼?」訪談結束後,有的沒的再聊了兩個小時。我再三強調了我的位置和立場,以及...
訪談李俊峰:東亞行動者串聯的活力與斷裂——從反G8到香港G20行動的弔詭
訪問日期|7月2日 訪問地點|自治八樓 受訪者|李俊峰,本科是藝術創作,畢業後常常不務正業,做展覽策畫,又曾經營社區藝術空間。伴隨著香港的政治藝術浪潮,思考藝術如何介入/拓展社運的空間。機緣巧合下認識到各地相似諗法的奇形怪狀人物,於是逐步關注不同地區內被邊緣、被排除的聲音如...
「反送中」專題III:國際連結、警察暴力——序言
對「低語與行動:反送中/大運動中的左翼聲影」系列訪談的反思 這個月懷火小編有點懶於做稿,除了是因為街頭抗爭的火焰越發高漲,要小編們安安定定地坐在家中做稿實在有違血性以外,我們也發現隨著運動的發展到另一階段,第一組稿件的許多問題意識是需要修正及延伸的。...
訪談D:Give Up Activism——所有人都在運動中重新定位
訪問時間|6月22日 訪問地點|油麻地 受訪者|D(化名),由天星皇后開始旁觀社運到2011年整個人投入佔領中環共治社區實驗,幸運地踫上臭味相投的同伴(還在一直增加中),其中一些共同經營素食合作社至今五年多。另與版畫同好組成「點印社」,想用草根的傳播工具去扣連美和各個世界。...
當我們反對暴政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反對什麼?
警察和林鄭,都代表了誰? 自六月以來,香港洶湧的民意沖刷著每個人的內心。這不是政府毫無誠意的「協商」、黑警持續性的煽動暴力就可以平息的浪潮,這是廣大民眾對這個已經完全失去認受性的政府發出的反對的吶喊,是長久以來被大資本家壓制和剝削的中下層階級人民為了爭取權利、改變香港自九七...
政治性罷工的歷史意義
如今,香港的反抗運動又走到十字路口。一場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早已遠遠超出它最初的訴求,真正的歷史意涵在於百萬示威者把它演變為一場致力於徹底改變政經結構的民主運動。由於它帶著暴風驟雨性的群眾運動性質,不單讓政權一時束手無策,讓港府失去有效管治,讓廣大學生、打工仔女、中產市民...
bottom of page